科研进展banner
2
生命延续计划科研技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
1

里程碑! 科学家培育“全脑级”类器官 突破神经疾病研究瓶颈

发布时间:

2025-08-1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宣布,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个包含多脑区神经组织及初步血管结构的“全脑”类器官,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期刊。这项突破性研究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探索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实验模型。

传统脑类器官研究长期受限于单一脑区模拟的缺陷。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新开发的“多区域脑类器官”(MRBO)首次实现大脑多个功能区域的整合培养。研究团队通过特殊生物胶蛋白将分别培育的皮层、中脑等区域神经细胞及血管前体结构精准组装,在体外环境中成功构建出具有功能连接的类脑组织。实验显示,该直径不足毫米的微型结构已能产生协调性电活动,并展现出类似人类胚胎发育40天时的神经网络响应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MRBO包含约80%的人类常见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密度达到600-700万单元,虽仅为成人脑千亿级神经元的极小比例,但其细胞多样性已高度还原早期胎儿脑发育特征。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观察到类器官中血脑屏障的早期形成迹象——这个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的关键结构,一直是药物研发难以突破的屏障。

“现有精神类药物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失败率高达96%,主要源于动物模型与人类大脑的显著差异。”项目首席科学家指出,这种整合血管网络的类器官既能模拟神经递质传递的整脑效应,又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更接近人体的实验平台。研究人员已计划利用该模型探究自闭症等疾病的神经环路异常机制,通过追踪不同脑区间的异常信号传递,寻找潜在治疗靶点。

业内专家评价,此项成果标志着类脑器官研究从“单区模拟”迈入“系统建模”新阶段。随着血管化技术的突破,未来或可构建更接近真实人脑功能的网络模型,为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革命性工具。目前研究团队正优化类器官长期培养方案,以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转化价值。

最新动态

【共探生命意义与科技前沿】银丰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生命教育实践,感悟生命规律与科技价值,2025年7月26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济南市第二殡仪馆、济南市幸福益工社工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生命·重生·收获”主题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生命教育领域专家、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爱·莲说”生命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及社工代表积极参与。

我院卵巢组织超低温冻融技术获山东制冷空调科学技术奖

近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联合攻关的"人类卵巢组织超低温冻融、激活和移植新技术"荣获2025年度山东制冷空调科学技术奖。这项突破性技术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我国在生殖医学与低温生物医学交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跨越。

发展中国家官员研修班参访银丰生物,共探生命科技前沿

5月19日,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中文研修班代表团赴银丰生物集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展厅参观考察。来自多国的政府官员深入了解了银丰在低温生物医学、细胞存储、基因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与代表团就技术转化与国际合作展开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探索低温奥秘·筑梦未来时光 ——银丰生命延续计划基地探访活动圆满落幕

2025年5月17日上午,一场聚焦生命科学与低温医学的深度探索之旅在济南银丰生物科技园圆满落幕。通过这场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探访活动,会员朋友不仅 实地了解科研基地 ,更通过超低温冷疗体验、脑电信号采集系统体验、专家座谈等环节, 参与感受低温科技及生命科学赋予生命的无限可能。

银丰低温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刚教授入选2024全球前0.05%顶尖学者榜单

国际学术平台ScholarGPS近期公布了全球各学科领域0.05%顶尖学者终身(Highly Ranked Scholar - Lifetime)榜单和近五年(Highly Ranked Scholar - Prior 5 Years)榜单。两个榜单中,入选的中国学者既有各类国家级人才等,也有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及潜心学术研究的资深学者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前沿局先导项目专家、银丰低温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刚教授在低温保存细分领域成功跻身全球前0.05%的顶尖学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