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banner
2
生命延续计划科研技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
1

喜报 | 我团队三项类器官低温冻存技术获国家专利受理

2025/08/15

近日,银丰低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三项技术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三项技术聚焦类器官冷冻保存技术难题,覆盖类器官玻璃化保存全流程的关键环节,为类器官研究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生物样本保障方案。

世界首例原始卵泡体外双激活技术: 术中卵巢组织冻融移植宝宝出生了

2025/07/03

2025年6月25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王慧颖教授、金波博士团队与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卵巢双激活”技术,POI(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通过该技术,进行术中卵巢组织冻融激活,术中移植后,宝宝出生了,母子健康平安。

重要成果:猪体内成功培育人类心脏,为器官移植带来新希望

2025/06/18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近日头条报道了一项来自中国科学家的重大研究成果——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含人类细胞的心脏,且该心脏能够自主跳动并存活21天。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全球器官移植短缺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标志着异种器官培育技术迈入新阶段。

科技与温情交织:3D生物打印助4岁藏族女孩重获“新生之鼻”

2025/03/21

“我能闻到香了!”来自四川甘孜的4岁藏族女孩央拉(化名),近日在受访时高兴地说起“阿妈煮的酥油茶”。

亚洲首例:我国实现猪肾人体移植,她成为亚洲唯一拥有猪肾的人

2025/03/13

此次手术是西京医院继2025年1月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全肝移植成功后,在异种移植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2025-10-14

Neuralink新突破:渐冻症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机械臂自主操控​

从控制电脑到操控机械臂,Neuralink正将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从数字世界推向物理世界。对渐冻症、瘫痪等行动受限患者而言,这项技术不仅意味着“动起来”的可能,更承载着恢复生活尊严的希望。随着临床试验推进,脑机接口或将在神经康复领域掀起更深远的变革。

2025-10-13

诺奖聚焦免疫调控新突破:三位科学家揭开免疫系统“平衡密码”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开创性发现。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免疫调控机制的理论空白,更推动了癌症、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策略的革新。我国免疫学领域专家表示,该成果标志着人类对免疫系统“精准制衡”的理解迈入新纪元,为全球免疫治疗研究注入强劲动力。

2025-09-26

新研究破解红细胞冷冻保存难题,为构建长效血液库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此项研究为红细胞低温保存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的保存技术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推动全球血液资源储备体系的升级,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临床紧急用血需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25-09-26

基因编辑猪肾移植患者存活8 个月,异种移植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67 岁的美国男子蒂姆・安德鲁斯(Tim Andrews)接受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后,至今已存活 8 个月。这不仅是猪器官在活体人体内存活时间最长的案例,更标志着异种器官移植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难题带来新希望。

2025-09-19

浙大邵逸夫医院研发 “骨胶水”,为骨科治疗带来革新

林贤丰表示:“未来,我们希望骨折患者在门诊打一针,骨头就能黏合好,缩短康复时间。骨胶水应用前景广泛,几乎适用于全身所有部位、各种尺寸的骨折修复,尤其是传统器械难以固定的微小碎骨。此外,其快速黏合和便捷使用的特点,有望在国防军事、灾害救援等特殊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19

“诺贝尔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基础医学、临床及特别成就奖花落各家

北京时间9月12日,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全球生物医学领域顶级奖项——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正式揭晓,今年三项大奖分别授予在细胞运输机制、囊性纤维化疗法及生物医学长期贡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科学家。

2025-09-12

突破瓶颈!清华团队新技术实现组织器官“无损透视”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突破性成果,提出名为VIVIT(Visualizing Intact Volumetric Tissues)的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该技术首次在低温环境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在无损、无形变的前提下完整呈现离体组织三维结构,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微观观测工具。

2025-09-12

新型软体机器人可在零下50摄氏度自主融冰巡检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学者,成功研制出一种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微型多功能软体机器人。这款软体机器人可在极寒环境中自主融冰巡检,于迷宫般的狭小空间内灵活穿行并协同作业。该成果显著提升了微型机器人在极端与受限环境下的作业能力,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科学》。

2025-09-05

微米级“大脑导航”:我国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再获突破

我国科学家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完成全球首次基于植入式微电极阵列的脑深部肿瘤边界精准定位临床试验。该技术通过植入大脑的微电极器件实现病灶高精度导航,标志着我国在神经外科精准治疗领域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2025-09-05

关键一步!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脑死亡患者成功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发表论文,宣布完成世界首个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至脑死亡人体的临床前试验。这一成果为缓解全球肺移植供体短缺困境提供了突破性探索,被国际专家誉为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里程碑”。

< 123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