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聚焦免疫调控新突破:三位科学家揭开免疫系统“平衡密码”
发布时间:
2025-10-13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开创性发现。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免疫调控机制的理论空白,更推动了癌症、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策略的革新。我国免疫学领域专家表示,该成果标志着人类对免疫系统“精准制衡”的理解迈入新纪元,为全球免疫治疗研究注入强劲动力。

诺奖桂冠归属——三位科学家解码免疫“安全卫士”
此次诺奖表彰的核心,是三位科学家对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系统性揭示,其关键突破点在于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Treg),并阐明其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学界普遍认为免疫耐受仅依赖“中枢耐受”(胸腺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但坂口志文通过实验观察到,切除新生小鼠胸腺后,部分个体仍出现自身免疫病,提示外周存在未被发现的免疫调控机制。他进一步发现,将特定CD4+CD25+ T细胞亚群移植至无胸腺小鼠,可阻止自身免疫反应。2003年,坂口志文证实这类细胞即为“调节性T细胞”,首次提出外周免疫耐受由该类细胞主导,颠覆了传统认知。
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聚焦一种名为“scurfy”的突变小鼠——该品系小鼠因X染色体基因缺陷,出现严重自身免疫病并早夭。历经数年基因定位研究,二人于2001年锁定致病基因为Foxp3,并发现人类同源基因FOXP3突变会导致罕见自身免疫病IPEX综合征。2003年,坂口志文团队进一步验证: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与功能的主控基因。至此,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身份”与“分子开关”被完整揭示,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形成“细胞-基因”闭环。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从现象观察到基因定位,最终阐明机制,构建了外周免疫耐受的理论体系,被诺奖委员会主席奥勒·坎佩誉为“免疫调控领域的里程碑”。
外周免疫耐受如何守护人体平衡?
人体免疫系统需精准区分“自身”与“非己”,既清除病原体,又避免攻击自身组织。传统理论认为,“中枢耐受”(胸腺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主要防线。但三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部分自身反应性T细胞会“逃逸”至外周,此时“外周免疫耐受”作为第二道防线,通过调节性T细胞抑制过度免疫反应,成为关键平衡机制。
调节性T细胞通过分泌抑制因子、接触抑制等方式,精准管控效应T细胞的活化强度。若其功能缺陷(如Foxp3突变),会导致免疫系统“刹车失灵”,引发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若过度抑制,则可能削弱抗肿瘤、抗感染能力。这一机制的阐明,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何多数人不患自身免疫病”,更架起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例如,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过度积累,会抑制抗肿瘤免疫;而通过靶向清除或功能抑制,可“松开刹车”,增强免疫治疗效果。这一思路已在CAR-T疗法优化中得到验证。
行业引领意义——开启免疫治疗“加速跑”
此次诺奖成果不仅是免疫学理论突破,更将推动医疗领域向精准化、个性化迈进。传统免疫治疗多依赖全局免疫调节,易引发过度激活风险;而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为“靶向调控”提供了新路径——例如,针对肿瘤微环境选择性清除抑制性T细胞以释放抗肿瘤免疫,或通过功能化Treg细胞回输精准治疗自身免疫病,真正实现“该松则松、该紧则紧”的平衡干预,大幅提升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更重要的是,该成果为多领域临床转化按下“加速键”。目前,调节性T细胞疗法已在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以及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中展现潜力。我国科研团队亦积极跟进:上海交大团队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维持Treg功能,相关临床研究已启动;浙江大学团队则探索Treg与效应T细胞互作机制,开发新型干预策略。诺奖启发的基础研究,正持续为全球免疫治疗注入新动能。
上一条
上一条
最新动态
全球首创卵巢组织双激活技术入选2025年度“山东好成果专报”项目
据济南市科技局近日公布,11项济南好成果入选2025年度“山东好成果专报”项目,其中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济南)全球首创卵巢组织双激活技术位列其中。
聚焦《Frigid Zone Medicine》: 银丰低温医学团队发表低温保存重要综述文章
本次综述的系统发布,不仅提升了冷冻保存样本活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有望加速低温医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
【共探生命意义与科技前沿】银丰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生命教育实践,感悟生命规律与科技价值,2025年7月26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济南市第二殡仪馆、济南市幸福益工社工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生命·重生·收获”主题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生命教育领域专家、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爱·莲说”生命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及社工代表积极参与。
近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联合攻关的"人类卵巢组织超低温冻融、激活和移植新技术"荣获2025年度山东制冷空调科学技术奖。这项突破性技术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我国在生殖医学与低温生物医学交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跨越。
5月19日,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中文研修班代表团赴银丰生物集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展厅参观考察。来自多国的政府官员深入了解了银丰在低温生物医学、细胞存储、基因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与代表团就技术转化与国际合作展开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