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进展:人肾类器官成功移植猪肾,为再生医学开辟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5-11-07
2025年10月21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研究论文,宣布在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上取得关键进展,为再生医学和个性化医疗带来重要里程碑。
类器官技术前景广阔,由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培育的类器官能高保真重现人类发育器官重要特征,为模拟人类发育和疾病提供平台。然而,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如组织再生、器官移植,面临诸多障碍,生产具有可扩展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hPSC来源类器官难度较大。
此次研究开发出一种可扩展、可重复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微聚集和基因工程技术,从hPSC诱导生成人类肾脏类器官(hPSC - 肾脏类器官),还能使其分化为不同肾细胞类型。肾脏类器官是实验室中由人类干细胞培育的三维结构,虽非完整器官,但能复制许多主要结构和功能,可用于研究肾脏发育、测试新药,有望修复受损肾脏组织或改善待移植器官。

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等多种技术,发现hPSC - 肾脏类器官在细胞间接触后有转录多样性和细胞组成变化。他们采用常温机械灌注法,将hPSC - 肾脏类器官灌注到离体猪肾脏,再将猪肾脏移植回同一只猪体内,证实了hPSC - 肾脏类器官的体内移植成功。
这是首次成功将人类肾脏类器官与连接到常温灌注机的活猪肾脏结合,并移植回猪体内,还通过多种手段评估免疫反应,确认程序可行有效。移植24小时和48小时后,hPSC - 肾脏类器官与猪肾脏组织保持融合,保持活性,未引发显著免疫反应,移植的猪肾脏正常运作,无损伤或毒性迹象。
这一突破为利用hPSC - 肾脏类器官进行离体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铺平道路。研究团队长期目标是在器官移植前,通过细胞治疗实现器官的再生或修复,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增加可供移植的健康器官数量。该研究也标志着再生医学迎来历史性转折点,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危机提供新思路。不过,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仍面临安全性评估、技术标准化、伦理考量等挑战,但随着技术完善和法规健全,基于类器官的细胞治疗有望在未来5至10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最新动态
第十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在澳举行,银丰用科技传递生命教育温度
两日研讨,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推动社会生命文化进步的种子。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将持续以科技为翼、以文化为根,与社会各界携手,为提升国人生命品质、构建人性化生命关怀体系贡献力量。
全球首创卵巢组织双激活技术入选2025年度“山东好成果专报”项目
据济南市科技局近日公布,11项济南好成果入选2025年度“山东好成果专报”项目,其中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济南)全球首创卵巢组织双激活技术位列其中。
聚焦《Frigid Zone Medicine》: 银丰低温医学团队发表低温保存重要综述文章
本次综述的系统发布,不仅提升了冷冻保存样本活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有望加速低温医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
【共探生命意义与科技前沿】银丰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生命教育实践,感悟生命规律与科技价值,2025年7月26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济南市第二殡仪馆、济南市幸福益工社工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生命·重生·收获”主题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生命教育领域专家、生命延续计划会员、“爱·莲说”生命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及社工代表积极参与。
近日,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联合攻关的"人类卵巢组织超低温冻融、激活和移植新技术"荣获2025年度山东制冷空调科学技术奖。这项突破性技术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开辟全新路径,标志着我国在生殖医学与低温生物医学交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