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阿凡达”来了!科学家造出芯片人体器官
发布时间:
2023-08-25
在医学研究的实验室里,我们经常会见到小白鼠、兔子或青蛙等小动物,它们作为动物模型成为实验、试药甚至是解剖对象,为人类的医学研究付出巨大牺牲。
然而动物模型与人类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人体作为病理研究的对象严重违背了医学伦理。两难之下,科学家在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人类“类器官”,为全球医学工作者送来了福音,其中更新、更复杂的类器官——创新器官芯片技术(Organs-on-chips,OoCs)将类器官技术的应用空间拓宽到极为广阔的地步。
细胞“住客”搬进“迷你楼宇”
电影《阿凡达》讲述了人类为获得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将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DNA混血,培养出身受人类意识控制的阿凡达,派往潘多拉星球做卧底的故事。科幻电影里的玄幻情节,在生物学领域被科学家变成现实。在科学家的实验室内,器官芯片正在成为迷你“阿凡达”,将“替身”试药变为现实,助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
和手机用的硅基芯片不同,器官芯片是碳基芯片,是‘活’的。一个U盘大小的透明芯片上,“流动”着薄膜、导管,微缩版的人体器官在方寸间生长,叫人直呼神奇。
这是研究人员通过微流控、微加工、干细胞、材料和生物组织工程等技术门类的交叉融合,构建体外微缩人体器官模型的奇迹,而整个过程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微芯片构建和模拟人体组织微环境。
借助细胞培养、3D打印、微流控等技术,盖出模拟人体环境的“迷你楼宇”,辅以氧气、二氧化碳、培养基等微环境,再植入不同的细胞“住客”,模拟出跳动的心脏、呼吸的肺、流动的血管……
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日本、德国、美国的科研人员分别构建出肝芽、迷你肾和微型大脑,使该领域获得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芯片替代动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完美的受试者
在新药研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指的是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十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十年。传统药物研发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失败率极高,业内形象将新药研发比喻成“赌石”。
器官芯片的横空出世,为新药研发带来突破口。药物研发前期通常要做动物实验,虽然猴子跟人的相似度接近90%、小鼠大约有70%-80%,但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导致当实验推进到人类临床阶段,会发现动物模型验证的内容在人体并不完全奏效。
这种模拟的精度和可控性都要明显优于动物实验,它消弭了人体和动物体之间的种属差异,可以尽可能准确而透彻地评估不同药物的代谢产物、对人体的毒性,助力实验效率大大提升。
迷你“阿凡达”,打造“人体替身”
除了新药研发,器官芯片打造出一个个的现实版阿凡达“人体替身”,还可以为肿瘤病人提供精准治疗方案。
肿瘤病人的生存期相对比较短,即使治疗指南中有很多药物可以选用,但最终的用药只能依据医生的经验进行,往往药物无效后,病人的身体状况可能已没有新的用药机会。但是器官芯片具有人源性、高通量、低成本的特性,针对肿瘤病人可以在体外2-3周内培养出与病人同源的病理模型,一次性完成几十个药物7个浓度的实验,可为医生针对具体病人提供精准治疗方案参考。
展望未来,器官芯片将逐渐替代动物实验,人类的健康状态甚至可以在“阿凡达”替身上预演,从而获得健康预警,方便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随着各种新型类器官培养成功,医学界还将眼光投向了肝胆以外的组织器官,大脑、皮肤、胰岛等难觅移植源的器官,该研究在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距离大规模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最新动态
“央媒看济南—走进济南民营经济”主题宣传活动 在银丰生物科技园举行
8月23日,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中国经济周刊共同开展的“央媒看济南——走进济南民营经济”主题宣传活动在银丰生物科技园顺利启动。启动仪式现场,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孟学峰、高新区管委会发改科经部副部长杨晓华、中国经济周刊环京区域主任刘磊、银丰生物集团副总裁陈守林出席并致辞,仪式由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燕军主持。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张连波、济南中正金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迎军以及十余家媒体代表参加活动,共同见证启幕。
银丰低温携手安徽医科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验收并授牌
由安徽医科大学主导,银丰低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与的“生命资源保存与人工器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教育部验收并授牌。银丰低温公司作为该中心项目转化四大平台之一,负责“生物基质材料低温保存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2023年3月28 日,国际生命延续研究联盟启动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国际生命延续研究联盟”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起,联合来自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13 家从事低温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科研机构共同筹建,并通过线上及线下的形式悉数亮相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