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突破性成果,提出名为VIVIT(Visualizing Intact Volumetric Tissues)的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该技术首次在低温环境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在无损、无形变的前提下完整呈现离体组织三维结构,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微观观测工具。
2025-09-12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学者,成功研制出一种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微型多功能软体机器人。这款软体机器人可在极寒环境中自主融冰巡检,于迷宫般的狭小空间内灵活穿行并协同作业。该成果显著提升了微型机器人在极端与受限环境下的作业能力,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科学》。
2025-09-05
我国科学家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完成全球首次基于植入式微电极阵列的脑深部肿瘤边界精准定位临床试验。该技术通过植入大脑的微电极器件实现病灶高精度导航,标志着我国在神经外科精准治疗领域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2025-09-05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发表论文,宣布完成世界首个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至脑死亡人体的临床前试验。这一成果为缓解全球肺移植供体短缺困境提供了突破性探索,被国际专家誉为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里程碑”。
2025-08-29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标志着再生医学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5-08-21
-196℃的科技突破:电驱动深低温存储系统引领生物样本存储新时代
研发团队计划3年内建成覆盖存储—运输—制备的国产化产业链,打破高端生命科学仪器依赖进口的现状,加速自主研发设备的应用,为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08-21
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Matter》在线发表哥伦比亚大学与帕多瓦大学联合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如何利用牛奶加工副产品——酸奶乳清中提取的牛源细胞外囊泡(EVs),构建具有动态交联特性的生物活性可注射水凝胶。这项创新技术为解决组织工程领域“可注射性”与“生物活性维持”的双重难题提供了全新范式。
2025-08-1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宣布,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个包含多脑区神经组织及初步血管结构的“全脑”类器官,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期刊。这项突破性研究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的机制探索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实验模型。
2025-08-15
近日,银丰低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三项技术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三项技术聚焦类器官冷冻保存技术难题,覆盖类器官玻璃化保存全流程的关键环节,为类器官研究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生物样本保障方案。
2025-08-04
美国两家顶尖医学机构近日宣布,在心脏移植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创新的低温保存技术,体外心脏复苏系统,成功实现心脏移植,为缓解儿童及成人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方案。这两项突破性成果已发表于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并有望改变传统移植伦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