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目前,深低温保存技术(温度在零下196℃)已经成为单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长期保存方法,已成功实现了人的精子、卵母细胞、胚胎、红细胞、单核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胰岛等的玻璃化保存。在此同时,由于组织和器官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以及较大的体积与复杂的空间结构,深低温保存相对更加困难。
2018-06-19
2018年6月19日下午14:30分,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生科院”),一场特殊的离别探望是隔着玻璃窗匆匆看上一眼,然后再目送一位慈祥的老人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来探望她的是至亲家属——有与她相守相爱53年的丈夫,有她含辛茹苦养大成才的四个儿女,还有她视若珍宝的小孙女等十几人。
2018-03-28
“每一个神经元和突出看起来都被完整地保存在了大脑中。” 脑保护基金会的主席Kenneth Hayworth说道。加利福尼亚丰塔纳 2月10日 合众国际社报道——一个名为“21世纪医药”的科学小队,在加利福尼亚的研究机构中,成功冰冻了一颗兔脑,并将其复原回去。
2017-08-13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人体低温保存既神秘又陌生。2015年,一条重庆女作家冷冻大脑在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的新闻曾引起高度关注,这也是国内首例人脑低温保存事迹,而如今,由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资助的中国首例人体全身低温保存手术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个实现人体低温保存的国家。
2017-03-16
常温下,离体缺血的组织器官在短期内(少则几分钟,多则不超过数小时)就会死亡,不能用于移植。而要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完成移植手术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通过组织器官低温保存技术来保持其活性。目前组织器官保存主要采用灌注浸润器官低温保护液而后进行程序降温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灌注浸润和程序降温减缓离体组织器官内的缺氧和能量消耗等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避免化学反应及产生冰晶所造成的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保持其生物学活性,从而延长离体组织器官的存活时间。